当前位置: 天神战 > 游戏充值 >
世代投资团体董事局主席禹晋永17日受审4 火影世界外挂
更新时间:2013-08-10 12:26  编辑小者:asqx

  距离全国500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最后期限已过去一周,有关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情况却一直未见官方消息。此前,就有媒体发出声音,认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爽约,未能完成50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。

  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此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取得联系,但截至发稿时,该部门依然没有作出回应。不过,一位接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,其实大部分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已经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完成联网。

  而著名立法专家、原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主任朱少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对房产信息进行采集并联网,目前已经没有任何技术问题。但是联网之后能不能发布,那就不一定了。

  那么住建部一直不公开相关信息是否有难言之隐?

  为何只干不说

  按照以往的经验,当完成了某项预先方案的工程后,政府部门都会对外公示,告知社会自己的工作情况。但在50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程上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直很少发声。

 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,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一直坚持的是“只干不说的作风”。

  2010年4月17日,国务院办公厅宣布《国务院关于坚定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》,第一次对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要求,原话是: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。

  到了2011年1月26日,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》公布。这个文件除了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提出更严厉的要求外,对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再次提出要求: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,逐步完善房地产统计基础数据。

  在这个文件之后,各地纷纷出台实施细则,有关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纷纷出笼。

 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当年的要求,到2011年年底,全国有40个城市需要完成个人住房信息的联网工作。有意思的是,这个工作从一开始就体现了“低调”的风格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直没有公布40个需要完成联网的城市名单。这些城市之所以被发明,是由于它们按照国务院的要求,出台了落实房地产调控的实施细则。在这些细则里,一些城市不仅把住房信息联网工作列为目标,还落实了经费,提出了问责。

  2011年年底,约定的联网时间到了,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同样没有对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进行公开。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是否联网?无人得知。

  不过, 2012年7月初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位未泄漏姓名的人士却对记者证实,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已经完成,未来该系统或将扩大到500个主要地级市。

  这个说法在今年3月4日才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的证实。

  当时在多名记者的围追堵截下,齐骥表示,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已经完成,今年还将有更多的城市加入。而就在今年的两会上,齐骥对“更多的城市”作出了详细的界定,那就是到今年6月底将有500个城市实现个人住房信息联网。

  “这个事件真是很奇异,毕竟联网没联网,大家都在看着,却始终看不到住房跟城乡建设部的表态。”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、北京大学房地产研讨所所长陈国强说,这个工作是全部房地产市场运行、房地产调控的基础工作,到底推动得如何,须要主管部分站出来说句话,而不是让大众去猜想。

  联网的现实难度

  多年来,我国一直没有能建立起一套有关个人住房完整的数据库,一个人、一个家庭有多少套房子,房子都分布在哪些城市,何时购买,很多信息都游离在相关部门的视线之外。

  理论上说,完成全国所有城市、农村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,是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。这个基础数据做得怎样,决定着房地产市场发展、监管的好坏。如果没有这个数据,房地产的建设就要冒着“拍脑袋”的风险。尤其对保障房建设,如果连个人住房信息都不把握,又如何能决定要建多少套保障住房?

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王珏林就曾对记者表示,不掌握具体信息,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很多措施也就无从做起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早就该有了。

  从2011年开始的这项工作正是在填补多年的欠账。不过,在各地的信息系统建设中,存在着种种困难。首先是数据录入的工作量太大。

  陈国强告诉记者,因为从前不太器重过这项工作,各地的个人住房信息基础数据都很不完整,有些城市甚至很差。固然完成这个数据库的建破并不需要太高的技巧难度,但需要足够的时间和人力。对许多城市来说,这个工作可能数年都难以完成。

  即使是像北京、上海这样的城市,个人住房信息数据工作相对做得较好,但同样存在很多问题。以北京为例,2006年之后才开始推进住房交易网签,此后的个人住房信息才实现电子化,而在此之前的大量数据还需要人工来录入。

  “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很复杂,住房类型很多,产权状态多样,很多住房一直都没有纳入到系统内。”陈国强说,即使在北京,现有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也没能覆盖所有的房源。这就象征着,可能仅有一墙之隔,但一边的住房就存在于官方的数据库中,而另一边的住房则一直游离在官方的数据库外。

  如果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不能够覆盖所有的房源,这个系统就是有缺陷的,即使实现联网,以此为依据进行房地产建设决策、宏观调控,效果也会打折扣。

  其次,一些人并不愿意实现个人住房信息联网。陈国强告诉记者,有一些对推进个人住房信息联网有决议权的人可能并不想实现联网,或者不想在当前这个阶段实现联网。

  有关这一点的推测早已遍地开花。从最近几年落马的贪官案例来看,住房腐败问题并不鲜见。房妹、房叔、房姐、房婶等新称谓在最近两年屡屡出现,很多都让公众瞠目结舌。

  不仅是贪腐者不愿意将自己的住房纳入官方系统,拥有多套住房的富裕人群往往也不愿意被纳入这个系统。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就表示,要去统计高收入人群的财富有多少、资产有多少,是非常困难的,很难得到一个准确的数据。高收入的人群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财产,也不愿意成为未来征税的目标。

  从这个意思上来说,充裕人群也不盼望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实现联网。除了个人隐衷的考量之外,更主要的是担忧未来被征税。

  “这样一来,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问题就变得很奥妙,这些困难都是现实存在的。”陈国强说,但只有政府有信心,这些困难也并非不能战胜。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来说,个人住房信息联网是必需的。

  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原主任朱少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来说,房产信息的采集并联网,目前已经没有任何技术问题。但是难点在于,房产的物权关系太复杂,有可能是租的,有可能是亲属的,甚至有可能是帮人代为持有的,这些关系能不能说清楚?

  联网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

  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目的是什么?没有官方说法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使用规则是什么?没有官方说法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时间表是什么?还是没有官方说法。

  国内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的高管表示,“信息公开是中央的要求,对影响大多数人的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来说,更需要主管部门公开更多更详尽的信息,但我们就是看不到。”

  从2010年国务院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后,每一次相关信息的呈现都是在媒体一直地追问、预测下表露的,相关部门简直没有自动公开过相关信息。

  “这是一项很基础的工作,推进的进程中碰到了什么样的难题?推进的后果怎么?推进之后要做什么?这些都需要让公众晓得。”陈国强说。

  但这些信息却难以从官方渠道得到回应。在房地产业内,这个问题同样存在。伟业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就至今不明确,这个联网工作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。

  这个系统如果已经运行起来,究竟有没有一个使用规则?哪些部门、哪些人能够通过这个系统获取别人的住房信息?哪些人的住房信息可以被公开?

  个人住房信息联网,何时才能露出真面目?

  本报北京7月8日电 

  作者:李松涛

  距离全国500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最后期限已过去一周,有关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情况却一直未见官方消息。此前,就有媒体发出声音,认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爽约,未能完成50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。

  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此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取得联系,但截至发稿时,该部门依然没有作出回应。不过,一位靠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,其实大部门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已经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完成联网。

  而著名立法专家、原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主任朱少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对房产信息进行采集并联网,目前已经没有任何技术问题。但是联网之后能不能发布,那就不一定了。

  那么住建部一直不公开相关信息是否有难言之隐?

  为何只干不说

  依照以往的教训,当完成了某项预先打算的工程后,政府部门都会对外公示,告诉社会自己的工作情形。但在50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程上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直很少发声。

 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,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一直坚持的是“只干不说的作风”。

  2010年4月17日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》,第一次对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要求,原话是: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。

  到了2011年1月26日,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》公布。这个文件除了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提出更严厉的要求外,对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再次提出要求: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,逐步完善房地产统计基础数据。

  在这个文件之后,各地纷纭出台实行细则,有关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纷纷出笼。

 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当年的要求,到2011年年底,全国有40个城市需要完成个人住房信息的联网工作。有意思的是,这个工作从一开始就体现了“低调”的作风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直没有公布40个需要完成联网的城市名单。这些城市之所以被发现,是因为它们按照国务院的要求,出台了落实房地产调控的实施细则。在这些细则里,一些城市不仅把住房信息联网工作列为目标,还落实了经费,提出了问责。

  2011年年底,商定的联网时光到了,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同样没有对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进行公开。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是否联网?无人得悉。

  不过, 2012年7月初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位未透露姓名的人士却对记者证实,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已经完成,未来该系统或将扩大到500个主要地级市。

  这个说法在今年3月4日才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的证实。

  当时在多名记者的围追堵截下,齐骥表示,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已经完成,今年还将有更多的城市加入。而就在今年的两会上,齐骥对“更多的城市”作出了具体的界定,那就是到今年6月底将有500个城市实现个人住房信息联网。

  “这个事情真是很奇怪,究竟联网没联网,大家都在看着,却一直看不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表态。”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、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说,这个工作是整个房地产市场运行、房地产调控的基础工作,到底推进得如何,需要主管部门站出来说句话,而不是让公家去预测。

  联网的现实难度

  多年来,我国一直没有能建立起一套有关个人住房完整的数据库,一个人、一个家庭有多少套房子,房子都分布在哪些城市,何时购买,很多信息都游离在相关部门的视线之外。

  理论上说,完成全国所有城市、农村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,是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。这个基础数据做得怎样,决定着房地产市场发展、监管的好坏。如果没有这个数据,房地产的建设就要冒着“拍脑袋”的风险。尤其对保障房建设,如果连个人住房信息都不掌握,又如何能决定要建多少套保障住房?

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央王珏林就曾对记者表示,不掌握具体信息,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很多措施也就无从做起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早就该有了。

  从2011年开始的这项工作正是在弥补多年的欠账。不过,在各地的信息系统建设中,存在着种种困难。首先是数据录入的工作量太大。

  陈国强告诉记者,由于过去不太重视过这项工作,各地的个人住房信息基础数据都很不完整,有些城市甚至很差。虽然完成这个数据库的建立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难度,但需要足够的时间和人力。对很多城市来说,这个工作可能数年都难以完成。

  即使是像北京、上海这样的城市,个人住房信息数据工作绝对做得较好,但同样存在很多问题。以北京为例,2006年之后才开始推进住房交易网签,尔后的个人住房信息才实现电子化,而在此之前的大批数据还需要人工来录入。

  “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很复杂,住房类型很多,产权状况多样,很多住房一直都没有纳入到系统内。”陈国强说,即使在北京,现有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也没能覆盖所有的房源。这就意味着,可能仅有一墙之隔,但一边的住房就存在于官方的数据库中,而另一边的住房则一直游离在官方的数据库外。

  如果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不能够覆盖所有的房源,这个系统就是有缺陷的,即使实现联网,以此为依据进行房地产建设决策、宏观调控,效果也会打折扣。

  其次,一些人并不愿意实现个人住房信息联网。陈国强告诉记者,有一些对推进个人住房信息联网有决定权的人可能并不想实现联网,或者不想在当前这个阶段实现联网。

  有关这一点的推测早已遍地开花。从最近几年落马的贪官案例来看,住房腐败问题并不鲜见。房妹、房叔、房姐、房婶等新称谓在最近两年屡屡出现,很多都让公众瞠目结舌。

  不仅是贪腐者不乐意将自己的住房纳入官方系统,领有多套住房的富饶人群往往也不乐意被纳入这个系统。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就表现,要去统计高收入人群的财产有多少、资产有多少,是十分艰苦的,很难得到一个正确的数据。高收入的人群不违心公然本人的财产,也不愿意成为将来纳税的目的。

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富裕人群也不希望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实现联网。除了个人隐私的考量之外,更主要的是担心将来被征税。

  “这样一来,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问题就变得很微妙,这些困难都是现实存在的。”陈国强说,但只要政府有决心,这些困难也并非不能克服。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来说,个人住房信息联网是必须的。

  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原主任朱少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来说,房产信息的采集并联网,目前已经没有任何技术问题。但是难点在于,房产的物权关系太复杂,有可能是租的,有可能是亲属的,甚至有可能是帮人代为持有的,这些关系能不能说清楚?

  联网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

  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目的是什么?没有官方说法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使用规则是什么?没有官方说法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时间表是什么?还是没有官方说法。

  国内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的高管表示,“信息公开是中央的要求,对影响大多数人的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来说,更需要主管部门公开更多更详尽的信息,但我们就是看不到。”

  从2010年国务院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后,每一次相关信息的出现都是在媒体不断地追问、猜测下披露的,相关部门几乎没有主动公开过相关信息。

  “这是一项很基础的工作,推进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?推进的效果怎样?推进之后要做什么?这些都需要让公众知道。”陈国强说。

  但这些信息却难以从官方渠道得到回应。在房地工业内,这个问题同样存在。伟业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就至今不清楚,这个联网工作到底要到达什么目的。

  这个系统如果已经运行起来,究竟有没有一个使用规则?哪些部门、哪些人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获取别人的住房信息?哪些人的住房信息可以被公开?

  个人住房信息联网,何时才能露出真面目?

  本报北京7月8日电 

  作者:李松涛

  间隔全国500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最后期限已过去一周,有关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情况却一直未见官方新闻。此前,就有媒体发出声音,认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爽约,未能完成50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。

  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此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取得联系,但截至发稿时,该部门依然没有作出回应。不过,一位亲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,其实大部分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已经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完成联网。

  而著名立法专家、原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主任朱少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对房产信息进行采集并联网,目前已经没有任何技术问题。但是联网之后能不能发布,那就不一定了。

  那么住建部一直不公开相关信息是否有难言之隐?

  为何只干不说

  按照以往的经验,当完成了某项预先筹划的工程后,政府部门都会对外公示,告知社会自己的工作情况。但在50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程上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直很少发声。

 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,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一直保持的是“只干不说的作风”。

  2010年4月17日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》,第一次对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要求,原话是: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。

  到了2011年1月26日,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《国务院办公厅对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告诉》颁布。这个文件除了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提出更严格的请求外,对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再次提出要求:加快个人住房信息体系建设,逐渐完美房地产统计基本数据。

  在这个文件之后,各地纷纷出台实施细则,有关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纷纷出笼。

 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当年的要求,到2011年年底,全国有40个城市需要完成个人住房信息的联网工作。有意思的是,这个工作从一开始就体现了“低调”的作风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直没有公布40个需要完成联网的城市名单。这些城市之所以被发现,是因为它们按照国务院的要求,出台了落实房地产调控的实施细则。在这些细则里,一些城市不仅把住房信息联网工作列为目标,还落实了经费,提出了问责。

  2011年年底,约定的联网时间到了,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同样没有对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进行公开。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是否联网?无人得知。

  不过, 2012年7月初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位未透露姓名的人士却对记者证实,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已经完成,未来该系统或将扩大到500个主要地级市。

  这个说法在今年3月4日才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的证实。

  当时在多名记者的围追切断下,齐骥表示,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已经完成,今年还将有更多的城市参加。而就在今年的两会上,齐骥对“更多的城市”作出了详细的界定,那就是到今年6月底将有500个城市实现个人住房信息联网。

  “这个事情真是很奇怪,究竟联网没联网,大家都在看着,却一直看不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表态。”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、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说,这个工作是整个房地产市场运行、房地产调控的基础工作,到底推进得如何,需要主管部门站出来说句话,而不是让公众去猜测。

  联网的现实难度

  多年来,我国一直没有能建立起一套有关个人住房完整的数据库,一个人、一个家庭有多少套房子,房子都分布在哪些城市,何时购买,很多信息都游离在相关部门的视线之外。

  理论上说,完成全国所有城市、农村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,是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。这个基础数据做得怎样,决定着房地产市场发展、监管的好坏。如果没有这个数据,房地产的建设就要冒着“拍脑袋”的风险。尤其对保障房建设,如果连个人住房信息都不掌握,又如何能决定要建多少套保障住房?

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王珏林就曾对记者表示,不掌握具体信息,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很多措施也就无从做起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早就该有了。

  从2011年开端的这项工作恰是在补充多年的欠账。不过,在各地的信息系统建设中,存在着种种困难。首先是数据录入的工作量太大。

  陈国强告诉记者,由于过去不太重视过这项工作,各地的个人住房信息基础数据都很不完整,有些城市甚至很差。虽然完成这个数据库的建立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难度,但需要足够的时间和人力。对很多城市来说,这个工作可能数年都难以完成。

  即使是像北京、上海这样的城市,个人住房信息数据工作相对做得较好,但同样存在很多问题。以北京为例,2006年之后才开始推进住房交易网签,此后的个人住房信息才实现电子化,而在此之前的大量数据还需要人工来录入。

  “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很复杂,住房类型很多,产权状况多样,很多住房一直都没有纳入到系统内。”陈国强说,即使在北京,现有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也没能覆盖所有的房源。这就意味着,可能仅有一墙之隔,但一边的住房就存在于官方的数据库中,而另一边的住房则一直游离在官方的数据库外。

  如果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不可以覆盖所有的房源,这个系统就是出缺陷的,即使实现联网,以此为依据进行房地产建设决策、宏观调控,效果也会打折扣。

  其次,一些人并不愿意实现个人住房信息联网。陈国强告诉记者,有一些对推进个人住房信息联网有决定权的人可能并不想实现联网,或者不想在当前这个阶段实现联网。

  有关这一点的推测早已遍地开花。从最近几年落马的贪官案例来看,住房腐烂问题并不鲜见。房妹、房叔、房姐、房婶等新称谓在最近两年屡屡出现,很多都让公众瞠目结舌。

  不仅是贪腐者不愿意将自己的住房纳入官方系统,占有多套住房的富裕人群往往也不愿意被纳入这个系统。着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就表示,要去统计高收入人群的财富有多少、资产有多少,是无比困难的,很难得到一个精确的数据。高收入的人群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财产,也不愿意成为未来征税的目标。

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富裕人群也不希望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实现联网。除了个人隐私的考量之外,更主要的是担心将来被征税。

  “这样一来,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问题就变得很微妙,这些困难都是现实存在的。”陈国强说,但只要政府有决心,这些困难也并非不能克服。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来说,个人住房信息联网是必须的。

  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原主任朱少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来说,房产信息的采集并联网,目前已经没有任何技术问题。但是难点在于,房产的物权关系太复杂,有可能是租的,有可能是亲属的,甚至有可能是帮人代为持有的,这些关系能不能说清晰?

  联网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

  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目的是什么?没有官方说法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使用规则是什么?没有官方说法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时间表是什么?还是没有官方说法。

  国内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的高管表示,“信息公开是中央的要求,对影响大多数人的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来说,更需要主管部门公开更多更详尽的信息,但我们就是看不到。”

  从2010年国务院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后,每一次相关信息的出现都是在媒体不断地追问、猜测下披露的,相关部门几乎没有主动公开过相关信息。

  “这是一项很基础的工作,推进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?推进的效果怎样?推进之后要做什么?这些都需要让公众知道。”陈国强说。

  但这些信息却难以从官方渠道得到回应。在房地产业内,这个问题同样存在。伟业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就至今不明白,这个联网工作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。

  这个系统如果已经运行起来,究竟有没有一个使用规则?哪些部门、哪些人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获取别人的住房信息?哪些人的住房信息可以被公开?

  个人住房信息联网,何时才能露出真面目?

  本报北京7月8日电 

  作者:李松涛

  距离全国500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最后期限已过去一周,有关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情况却一直未见官方消息。此前,就有媒体发出声音,认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爽约,未能完成50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。

  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此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取得联系,但截至发稿时,该部门依然没有作出回应。不过,一位接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,其实大部分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已经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完成联网。

  而著名立法专家、原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主任朱少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对房产信息进行采集并联网,目前已经没有任何技术问题。但是联网之后能不能发布,那就不一定了。

  那么住建部一直不公开相关信息是否有难言之隐?

  为何只干不说

  按照以往的经验,当完成了某项预先规划的工程后,政府部门都会对外公示,告知社会自己的工作情况。但在50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程上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直很少发声。

 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,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一直坚持的是“只干不说的作风”。

  2010年4月17日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》,第一次对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要求,原话是: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。

  到了2011年1月26日,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》公布。这个文件除了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提出更严厉的要求外,对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再次提出要求: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,逐步完善房地产统计基础数据。

  在这个文件之后,各地纷纷出台实施细则,有关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纷纷出笼。

 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当年的要求,到2011年年底,全国有40个城市需要完成个人住房信息的联网工作。有意思的是,这个工作从一开始就体现了“低调”的作风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直没有公布40个需要完成联网的城市名单。这些城市之所以被发现,是因为它们按照国务院的要求,出台了落实房地产调控的实施细则。在这些细则里,一些城市不仅把住房信息联网工作列为目标,还落实了经费,提出了问责。

  2011年年底,约定的联网时间到了,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同样没有对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进行公开。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是否联网?无人得知。

  不过, 2012年7月初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位未透露姓名的人士却对记者证实,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已经完成,未来该系统或将扩大到500个主要地级市。

  这个说法在今年3月4日才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的证实。

  当时在多名记者的围追堵截下,齐骥表示,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已经完成,今年还将有更多的城市加入。而就在今年的两会上,齐骥对“更多的城市”作出了具体的界定,那就是到今年6月底将有500个城市实现个人住房信息联网。

  “这个事情真是很奇怪,究竟联网没联网,大家都在看着,却一直看不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表态。”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、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说,这个工作是整个房地产市场运行、房地产调控的基础工作,到底推进得如何,需要主管部门站出来说句话,而不是让公众去猜测。

  联网的现实难度

  多年来,我国一直没有能树立起一套有关个人住房完全的数据库,一个人、一个家庭有多少套屋子,房子都散布在哪些城市,何时购置,良多信息都游离在相干部门的视线之外。

  实践上说,完玉成国所有城市、乡村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,是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主要举动。这个基础数据做得怎样,决定着房地产市场发展、监管的好坏。如果没有这个数据,房地产的建设就要冒着“拍脑袋”的危险。尤其对保障房建设,如果连个人住房信息都不控制,又如何能决定要建多少套保障住房?

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央王珏林就曾对记者表示,不掌握具体信息,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很多措施也就无从做起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早就该有了。

  从2011年开始的这项工作正是在弥补多年的欠账。不过,在各地的信息系统建设中,存在着种种困难。首先是数据录入的工作量太大。

  陈国强告诉记者,由于过去不太重视过这项工作,各地的个人住房信息基础数据都很不完整,有些城市甚至很差。虽然完成这个数据库的建立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难度,但需要足够的时间和人力。对很多城市来说,这个工作可能数年都难以完成。

  即使是像北京、上海这样的城市,个人住房信息数据工作相对做得较好,但同样存在很多问题。以北京为例,2006年之后才开始推进住房交易网签,此后的个人住房信息才实现电子化,而在此之前的大量数据还需要人工来录入。

  “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很复杂,住房类型很多,产权状况多样,很多住房一直都没有纳入到系统内。”陈国强说,即使在北京,现有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也没能覆盖所有的房源。这就意味着,可能仅有一墙之隔,但一边的住房就存在于官方的数据库中,而另一边的住房则一直游离在官方的数据库外。

  假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不可能笼罩所有的房源,这个系统就是有缺点的,即便实现联网,以此为根据进行房地产建设决议、宏观调控,效果也会打折扣。

  其次,一些人并不愿意实现个人住房信息联网。陈国强告诉记者,有一些对推进个人住房信息联网有决定权的人可能并不想实现联网,或者不想在当前这个阶段实现联网。

  有关这一点的推测早已遍地开花。从最近几年落马的贪官案例来看,住房腐败问题并不鲜见。房妹、房叔、房姐、房婶等新称谓在最近两年屡屡出现,很多都让公众瞠目结舌。

  不仅是贪腐者不愿意将自己的住房纳入官方系统,拥有多套住房的富裕人群往往也不愿意被纳入这个系统。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就表示,要去统计高收入人群的财富有多少、资产有多少,是异常困难的,很难得到一个准确的数据。高收入的人群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财产,也不愿意成为未来征税的目标。

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富裕人群也不希望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实现联网。除了个人隐私的考量之外,更主要的是担心将来被征税。

  “这样一来,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问题就变得很微妙,这些困难都是现实存在的。”陈国强说,但只要政府有决心,这些困难也并非不能克服。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来说,个人住房信息联网是必须的。

  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原主任朱少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来说,房产信息的采集并联网,目前已经没有任何技术问题。但是难点在于,房产的物权关系太复杂,有可能是租的,有可能是亲属的,甚至有可能是帮人代为持有的,这些关系能不能说清楚?

  联网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

  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目的是什么?没有官方说法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使用规则是什么?没有官方说法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时间表是什么?还是没有官方说法。

  国内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的高管表示,“信息公开是中央的要求,对影响大多数人的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来说,更需要主管部门公开更多更详尽的信息,但我们就是看不到。”

  从2010年国务院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后,每一次相关信息的出现都是在媒体不断地追问、猜测下披露的,相关部门几乎没有主动公开过相关信息。

  “这是一项很基础的工作,推进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?推进的效果怎样?推进之后要做什么?这些都需要让公众知道。”陈国强说。

  但这些信息却难以从官方渠道得到回应。在房地产业内,这个问题同样存在。伟业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就至今不明白,这个联网工作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。

  这个系统如果已经运行起来,究竟有没有一个使用规则?哪些部门、哪些人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获取别人的住房信息?哪些人的住房信息可以被公开?

  个人住房信息联网,何时能力露出真面目?

  本报北京7月8日电 

  作者:李松涛

  距离全国500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最后期限已过去一周,有关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情况却一直未见官方消息。此前,就有媒体发出声音,认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爽约,未能完成50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。

  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此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取得联系,但截至发稿时,该部门依然没有作出回应。不过,一位接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,其实大部分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已经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完成联网。

  而著名立法专家、原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主任朱少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对房产信息进行采集并联网,目前已经没有任何技术问题。但是联网之后能不能发布,那就不一定了。

  那么住建部一直不公开相关信息是否有难言之隐?

  为何只干不说

  按照以往的经验,当完成了某项预先计划的工程后,政府部门都会对外公示,告知社会自己的工作情况。但在50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程上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直很少发声。

 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,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一直坚持的是“只干不说的作风”。

  2010年4月17日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》,第一次对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要求,原话是: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。

  到了2011年1月26日,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》公布。这个文件除了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提出更严厉的要求外,对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再次提出要求: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,逐步完善房地产统计基础数据。

  在这个文件之后,各地纷纷出台实施细则,有关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纷纷出笼。

 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当年的要求,到2011年年底,全国有40个城市需要完成个人住房信息的联网工作。有意思的是,这个工作从一开始就体现了“低调”的作风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直没有公布40个需要完成联网的城市名单。这些城市之所以被发现,是因为它们按照国务院的要求,出台了落实房地产调控的实施细则。在这些细则里,一些城市不仅把住房信息联网工作列为目标,还落实了经费,提出了问责。

  2011年年底,约定的联网时间到了,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同样没有对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进行公开。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是否联网?无人得知。

  但是, 2012年7月初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位未流露姓名的人士却对记者证明,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已经实现,未来该系统或将扩展到500个重要地级市。

  这个说法在今年3月4日才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的证实。

  当时在多名记者的围追堵截下,齐骥表示,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已经完成,今年还将有更多的城市加入。而就在今年的两会上,齐骥对“更多的城市”作出了具体的界定,那就是到今年6月底将有500个城市实现个人住房信息联网。

  “这个事情真是很奇怪,究竟联网没联网,大家都在看着,却一直看不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表态。”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、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说,这个工作是整个房地产市场运行、房地产调控的基础工作,到底推进得如何,需要主管部门站出来说句话,而不是让公众去猜测。

  联网的事实难度

  多年来,我国一直没有能建立起一套有关个人住房完整的数据库,一个人、一个家庭有多少套房子,房子都分布在哪些城市,何时购买,很多信息都游离在相关部门的视线之外。

  理论上说,完成全国所有城市、农村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,是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。这个基础数据做得怎样,决定着房地产市场发展、监管的好坏。如果没有这个数据,房地产的建设就要冒着“拍脑袋”的风险。尤其对保障房建设,如果连个人住房信息都不掌握,又如何能决定要建多少套保障住房?

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王珏林就曾对记者表示,不掌握具体信息,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很多措施也就无从做起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早就该有了。

  从2011年开始的这项工作正是在弥补多年的欠账。不过,在各地的信息系统建设中,存在着种种困难。首先是数据录入的工作量太大。

  陈国强告诉记者,由于过去不太重视过这项工作,各地的个人住房信息基础数据都很不完整,有些城市甚至很差。虽然完成这个数据库的建立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难度,但需要足够的时间和人力。对很多城市来说,这个工作可能数年都难以完成。

  即使是像北京、上海这样的城市,个人住房信息数据工作相对做得较好,但同样存在很多问题。以北京为例,2006年之后才开始推进住房交易网签,此后的个人住房信息才实现电子化,而在此之前的大量数据还需要人工来录入。

  “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很复杂,住房类型很多,产权状况多样,很多住房一直都没有纳入到系统内。”陈国强说,即使在北京,现有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也没能覆盖所有的房源。这就意味着,可能仅有一墙之隔,但一边的住房就存在于官方的数据库中,而另一边的住房则一直游离在官方的数据库外。

  如果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不能够覆盖所有的房源,这个系统就是有缺陷的,即使实现联网,以此为依据进行房地产建设决策、宏观调控,效果也会打折扣。

  其次,一些人并不愿意实现个人住房信息联网。陈国强告诉记者,有一些对推进个人住房信息联网有决定权的人可能并不想实现联网,或者不想在当前这个阶段实现联网。

  有关这一点的揣测早已遍地开花。从最近多少年落马的贪官案例来看,住房腐朽问题并不鲜见。房妹、房叔、房姐、房婶等新称呼在最近两年每每涌现,很多都让公众瞠目结舌。

  不仅是贪腐者不愿意将自己的住房纳入官方系统,拥有多套住房的富裕人群往往也不愿意被纳入这个系统。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就表示,要去统计高收入人群的财富有多少、资产有多少,是非常困难的,很难得到一个准确的数据。高收入的人群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财产,也不愿意成为未来征税的目标。

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富裕人群也不愿望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实现联网。除了个人隐私的考量之外,更主要的是担心将来被征税。

  “这样一来,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问题就变得很微妙,这些困难都是现实存在的。”陈国强说,但只要政府有决心,这些困难也并非不能克服。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来说,个人住房信息联网是必须的。

  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原主任朱少平在接收媒体采访时表示,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来说,房产信息的采集并联网,目前已经没有任何技术问题。然而难点在于,房产的物权关联太庞杂,有可能是租的,有可能是支属的,甚至有可能是帮人代为持有的,这些关系能不能说明白?

  联网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

  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目的是什么?没有官方说法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使用规则是什么?没有官方说法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时间表是什么?还是没有官方说法。

  国内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的高管表示,“信息公开是中央的要求,对影响大多数人的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来说,更需要主管部门公开更多更详尽的信息,但我们就是看不到。”

  从2010年国务院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后,每一次相关信息的出现都是在媒体不断地追问、猜测下披露的,相关部门几乎没有主动公开过相关信息。

  “这是一项很基础的工作,推进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?推进的效果怎样?推进之后要做什么?这些都需要让公众知道。”陈国强说。

  但这些信息却难以从官方渠道得到回应。在房地产业内,这个问题同样存在。伟业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就至今不明白,这个联网工作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。

  这个系统如果已经运行起来,究竟有没有一个使用规则?哪些部门、哪些人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获取别人的住房信息?哪些人的住房信息可以被公开?

  个人住房信息联网,何时才能露出真面目?

  本报北京7月8日电 

  作者:李松涛

  距离全国500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最后期限已过去一周,有关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情况却一直未见官方消息。此前,就有媒体发出声音,认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爽约,未能完成50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。

  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此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得接洽,但截至发稿时,该部门仍然不作出回应。不过,一位濒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知情人士告知记者,实在大局部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已经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完成联网。

  而有名立法专家、原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主任朱少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对房产信息进行采集并联网,目前已经没有任何技术问题。但是联网之后能不能发布,那就不必定了。

  那么住建部一直不公开相关信息是否有难言之隐?

  为何只干不说

  按照以往的经验,当完成了某项预先计划的工程后,政府部门都会对外公示,告知社会自己的工作情况。但在50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程上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直很少发声。

 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,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一直坚持的是“只干不说的作风”。

  2010年4月17日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》,第一次对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要求,原话是: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。

  到了2011年1月26日,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》公布。这个文件除了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提出更严厉的要求外,对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再次提出要求: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,逐步完善房地产统计基础数据。

  在这个文件之后,各地纷纷出台实施细则,有关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纷纷出笼。

 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当年的要求,到2011年年底,全国有40个城市需要完成个人住房信息的联网工作。有意思的是,这个工作从一开始就体现了“低调”的作风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直没有公布40个需要完成联网的城市名单。这些城市之所以被发现,是因为它们按照国务院的要求,出台了落实房地产调控的实施细则。在这些细则里,一些城市不仅把住房信息联网工作列为目标,还落实了经费,提出了问责。

  2011年年底,约定的联网时间到了,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同样没有对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进行公开。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是否联网?无人得知。

  不过, 2012年7月初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位未透露姓名的人士却对记者证实,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已经完成,未来该系统或将扩大到500个主要地级市。

  这个说法在今年3月4日才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的证明。

  当时在多名记者的围追堵截下,齐骥表示,4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已经完成,今年还将有更多的城市加入。而就在今年的两会上,齐骥对“更多的城市”作出了具体的界定,那就是到今年6月底将有500个城市实现个人住房信息联网。

  “这个事情真是很奇怪,究竟联网没联网,大家都在看着,却一直看不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表态。”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、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说,这个工作是整个房地产市场运行、房地产调控的基础工作,到底推进得如何,需要主管部门站出来说句话,而不是让公众去猜测。

  联网的现实难度

  多年来,我国一直没有能建立起一套有关个人住房完整的数据库,一个人、一个家庭有多少套房子,房子都分布在哪些城市,何时购买,很多信息都游离在相关部门的视线之外。

  理论上说,完成全国所有城市、农村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,是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。这个基础数据做得怎样,决定着房地产市场发展、监管的好坏。如果没有这个数据,房地产的建设就要冒着“拍脑袋”的风险。尤其对保障房建设,如果连个人住房信息都不掌握,又如何能决定要建多少套保障住房?

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核心王珏林就曾对记者表示,不掌握具体信息,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很多办法也就无从做起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早就该有了。

  从2011年开始的这项工作正是在弥补多年的欠账。不过,在各地的信息系统建设中,存在着种种困难。首先是数据录入的工作量太大。

  陈国强告诉记者,因为过去不太看重过这项工作,各地的个人住房信息基础数据都很不完整,有些城市甚至很差。虽然完成这个数据库的建立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难度,但需要足够的时间和人力。对很多城市来说,这个工作可能数年都难以完成。

  即使是像北京、上海这样的城市,个人住房信息数据工作相对做得较好,但同样存在很多问题。以北京为例,2006年之后才开始推进住房交易网签,此后的个人住房信息才实现电子化,而在此之前的大量数据还需要人工来录入。

  “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很复杂,住房类型很多,产权状况多样,很多住房一直都没有纳入到系统内。”陈国强说,即使在北京,现有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也没能覆盖所有的房源。这就意味着,可能仅有一墙之隔,但一边的住房就存在于官方的数据库中,而另一边的住房则一直游离在官方的数据库外。

  如果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不能够覆盖所有的房源,这个系统就是有缺陷的,即使实现联网,以此为依据进行房地产建设决策、宏观调控,效果也会打折扣。

  其次,一些人并不愿意实现个人住房信息联网。陈国强告诉记者,有一些对推进个人住房信息联网有决定权的人可能并不想实现联网,或者不想在当前这个阶段实现联网。

  有关这一点的推测早已遍地开花。从最近几年落马的贪官案例来看,住房腐败问题并不鲜见。房妹、房叔、房姐、房婶等新称谓在最近两年屡屡出现,很多都让公众瞠目结舌。

  不仅是贪腐者不愿意将自己的住房纳入官方系统,拥有多套住房的富裕人群往往也不愿意被纳入这个系统。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就表示,要去统计高收入人群的财富有多少、资产有多少,长短常困难的,很难得到一个准确的数据。高收入的人群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财产,也不愿意成为未来征税的目标。

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富裕人群也不生机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实现联网。除了个人隐私的考量之外,更主要的是担心将来被征税。

  “这样一来,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问题就变得很微妙,这些困难都是现实存在的。”陈国强说,但只要政府有决心,这些困难也并非不能克服。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来说,个人住房信息联网是必须的。

  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原主任朱少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来说,房产信息的采集并联网,目前已经没有任何技术问题。但是难点在于,房产的物权关系太复杂,有可能是租的,有可能是亲属的,甚至有可能是帮人代为持有的,这些关系能不能说清楚?

  联网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

  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目标是什么?没有官方说法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应用规矩是什么?没有官方说法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时间表是什么?仍是没有官方说法。

  海内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的高管表示,“信息公开是中心的要求,对影响大多数人的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来说,更需要主管部门公开更多更详尽的信息,但咱们就是看不到。”

  从2010年国务院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后,每一次相关信息的出现都是在媒体不断地追问、猜测下披露的,相关部门几乎没有主动公开过相关信息。

  “这是一项很基础的工作,推进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?推进的效果怎样?推进之后要做什么?这些都需要让公众知道。”陈国强说。

  但这些信息却难以从官方渠道得到回应。在房地产业内,这个问题同样存在。伟业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就至今不明白,这个联网工作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。

  这个系统如果已经运行起来,究竟有没有一个使用规则?哪些部门、哪些人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获取别人的住房信息?哪些人的住房信息可以被公开?

  个人住房信息联网,何时才干露出真面目?

  本报北京7月8日电 

  作者:李松涛

上一篇:国度互联网信息办颁布举报电话1 传奇世界刷教训 ?下一篇:广东产生群体性事件外省职员强行带走两民警1 悠洋游戏 修真传奇



相关新闻

  • 用户名:
  • 密 码:
服务器列表
传奇游戏简介

传奇霸主公益服 传奇霸主公益服以热血大陆后期的战乱为背景,真正从画质和玩法全面进行提升的一款游戏,是真正意义上的传奇续写!想要免费VIP、极品装备就来点击注册吧!